来源:常德网站设计 | 2014.03.22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移动设备的崛起蚕食了 PC 的市场。但是《PC world》近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对 PC 销量放缓提出了新解。
尽管 PC 已死的说法明显夸大其词:2012 年 PC 的出货量为 3.5 亿,远超平板电脑,但是其增长速度放缓却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 PC 销量放缓的原因有三种普遍的说法:
1) 经济萧条
2)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崛起
3) 发展中国家的销售增长率不高(因为在那里 PC 是奢侈品,不轻易换)
影响 PC 销售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显然上述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看到自己的丈母娘愉快地摆弄着自己的那台足有 10 年历史的奔 4 PC,上着 Facebook,自如地收发邮件时,PC World 的 Brad Chacos 的脑海中浮现出 PC 停滞的另一种解释。
日常应用处理老PC足够了?
文章中说,以前的 PC 几年就得一换,因为如果你不换机器就跑不了最新的软件。而现在,由于云计算等服务端技术的成熟,以及网络速度的加快,许多应用处理工作都在后端进行了。一部分的日常应用,如在线购物、收发邮件、社交网络聊天、看看一般画质的视频、玩玩纸牌等,用旧 PC 就可以处理了。对于看看网页、做做表格、写写文字来说,2.5GHz 跟 3GHz 的 CPU 没多大区别。
新老PC差距缩小,摩尔定律失效?
文章提到的第二种原因是新老 PC 的性能差距变小了。揭示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律的摩尔定律有两种解释:摩尔本人的说法是晶体管数量每年翻番,后来英特尔的豪斯将其修正为计算能力每 18 个月翻番。老摩尔定律仍勉强有效,但新摩尔定律显然已经失效了。2009-2012 年间 PC 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太大的改进,每年计算能力的提升率仅有 10-16%。而在过去每次处理器升级至少有 60% 的性能改善。
CPU性能靠边站
考虑到 CPU 主频的提升已经接近瓶颈,CPU 制造商的研发重点已经转移到通过增值附设来提高计算能力了。比方说,最近几年集成显卡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像 AMD 的 APU,英特尔的 Ive Bridge 处理器就融入了第三代的核芯显卡 HD Graphics 4000。
异构计算正是芯片制造商提高处理器性能和降低功耗的下一个努力方向。通过将同一系统的不同处理引擎(如 CPU、图形处理器)融合到一块芯片上,不仅能令其处理范围大为扩展,且功耗也可显著降低。为了实现这个计算一体化的愿景,AMD、高通、ARM、三星、德仪(不过英特尔和 Nvidia)等芯片制造商成立了异构系统架构基金会,以便能通过并行计算等办法突破当前 CPU、GPU 面临的计算能力瓶颈问题。
英特尔尽管没有加入异构系统架构基金会,但是也没有停止改进 CPU 的努力。2013 年这家公司计划在研发和收购上的投入高达 182 亿美元。这笔钱不仅用于制造更大的 CPU 圆片和改进蚀刻技术,此外还会用于继续推动手势控制、语音识别等需要高度计算能力的普适计算。
浴火重生
这些公司的种种努力,可能会在未来改变我们过去所熟知的 PC 的概念。将来移动设备、超级本、平板电脑等设备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虽然现在性能的提升瓶颈令许多人放缓了 PC 升级的脚步,但是英特尔、AMD 等为了未来的计算设备调整路线打开机会之窗,所以说,升级放缓并非敲响 PC 的丧钟,而浴火重生的信号。
只要能做一样的事情,谁会在乎设备的形式呢?